寻根
面对一棵大树,也许你在意的是他的硕果满枝,赞叹他的高大挺拔,欣赏他的枝繁叶茂,让人忽视的往往是他的根,正是这深藏地下含而不露的根,才给了大树以无穷的生命力,使得它能在电劈雷轰、飞沙走石前巍然屹立,能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冲刺蓝天。大树并不会忘记他的根,总要将潇潇落叶融入泥土,以滋养他的生命之源。
原来我只知道地处山西东南黎城一偶的源泉村是我的故乡,这里群山环绕,绿树掩映,虽不能说是世外桃源,也算一个淳朴宁静的小山村。您看广场前厚重的石雕,古朴的建筑群,还有小桥流水,春风拂柳,都会告诉你,这里的乡亲像大山一样尊厚,像泉水一样灵动,像老石桥一样淳朴,人杰地灵这个成语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。
后来我才知道,这里只是我父子两代人的出生地,而真正的故乡是爷爷挥洒汗水,收获爱情的地方,叫油坊沟,地处源泉村南五里的山坳尽处,是源泉所属的一个自然村。据说当时只有一二十户人家,大多数是张姓和李姓,赵姓也就我祖父一家。这些年我一直忙着啃书本,做圆梦工程,现在终于圆了大学梦,今年寒假我决定带着追思寻访故乡。
我们在父亲的带领下迎着朝阳出发了,当时正是寒冬,记录不了浪漫的山花,清脆的山林,碧绿的庄稼,然而这雄伟的山梁不正是祖辈挺拔的身姿,这崎岖的山路不正是祖辈坎坷的人生,这满目的灰色是勃勃生机之后的本色,正孕育着下一轮生机盎然的春天。
走到一个山沟,顺沟而上是一道道实堰,几乎看不到有土地,堰上的茅草诉说着年代的久远,父亲说这里是祖父收获第一袋谷子的地方,是他付出青春的地方,是他留下过辛酸泪的地方。这里本是一个荒沟,是父亲一锹一锨开出来的,用了多少年完成这个宏大的工程,已无法考证。这几亩地远远小如石堰的表面积,可以肯定,这里的每一块石头,每一锨黑土都是用汗水浸泡过的,这几个高大的核桃树见证了无数晨曦中的锤声,月光下的身影。
我们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向上攀登,气喘吁吁,祖父当年披星戴月走过的路,脚印好像依稀可见,灰色毛驴脖子上的铜铃声好像依然在山谷间回荡,他扛着丰收的喜悦回家,带着希望的憧憬入梦,年复一年,一直延续了几十个轮回。
随着最后一段弯路的过去,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村落,说是村落,也就是十几座断墙残壁的房子,依山而建,杂乱无序。
我们在努力寻找前人生活的痕迹,从饭棚到住房,从猪圈到马棚,都证明了他们当时过着日出而耕、日落而归的原始农耕生活。这里有他们树荫下纳凉地方,有他们吃饭闲聊的场所,有他们打谷的麦场,有他们挑水的溪坑。这时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几十年前一个鸡鸣狗叫,荷锄披星、牵牛戴月的小山村的繁忙景象。
我不知道当时他们是否知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,是否知道人类会游天登月进入信息时代,但我可以肯定,他们都是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,而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者。
在这小山村最高处,这块儿略显平坦的地方就是我祖父搭建窝棚的地方,这时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,石打垒的茅草房,黄泥墙皮己斑斑驳离,炮楼枪眼一样的窗口,糊着发黄的麻纸,门口右侧是黄泥塑成的锅台,两根木柱和墙壁共同托着一个倾斜的茅草顶,这就是厨房,转圈的一排立着的木棍,树枝就是围墙了,老枣树下两块石头支起的一块石板,那是吃饭闲聊的地方。
这不是影视作品里猎户的住处吗?然而他猎的是山坡地里长出的土豆、菜根和南瓜。
这个没有房子的家确实让我浮想联翩,我想如果把这个废弃的小山村建成一个群山拥抱、柳暗花明、莺歌燕舞的避暑山庄,一定是个世外桃源,虽比不了峨眉、黄山,也可算作太行深处的一块风水宝地。
当我踏上返程时才从梦中醒来,我想在这个空气都可以做成罐头上市的小山村建庄,那是以后的事,眼下应该做的是在学校里明白做人的道理,争得主宰自然的权利,就像这下山的路,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,才能积跬步成千里,否则只有一种可能,那就是摔跤碰壁。
别了小山村,别了我的故乡,总有一天我会带着满满的自信,再一次拥抱您,为您梳妆,为您点缀,让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。
树——根植大地才能枝繁叶茂;人——魂留故土方可远行千里。
视频链接:纪录片-寻根
2020年5月1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