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花甲忆父》中篇连载(七)


中篇连载(七)

花甲忆父

文\赵松江

久旱逢甘霖,
抬头艳阳天。
一生求温饱,
身逝谷仓边。

  请赏读“花甲忆父”之七《饱饭到嘴边 撒手赴黄泉》,让你从悲剧结局中,感受命运的凄苦。哀哉!

饱饭到嘴边 撒手赴黄泉


  “1979年,那是一个春天,有一位老人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……”这首歌曾唱响大江南北,长城内外。是的,中国一个打不倒的伟人,以它穿云破雾的政治家的眼光和远见卓识的共产党人的胆识,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,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,指出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,改革才是中国出路”,一时间春风吹遍大江南北。在广大农村首先进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,就是按户为单位,承包集体土地,秋后按承包合同交给集体粮食,余下的归农户自己所有。那些靠集体养活,不劳而获的“积极分子”们,第一次明白,不劳动就没有饭吃的道理。就这样,父亲和所有的庄稼人一样,生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,全家承包集体九亩土地,小苗像懂人性一样,绿油油,齐刷刷,一天一个样。父亲站在地头,脸上挂满与生以来从未有过的笑容,逢人便说:“我这9亩地,少说也能落个四五千斤粮食,信吗?”“信,一定能!”是的,三里五村谁不知他是一把种地的好手。是啊,余粮落个四五千,人均八九百,孩子们再也不用吃糠咽菜了,可以吃粮食面疙瘩,甜甜的,香香的,再调点萝卜丝,一咬一个八叉,老天爷呀,总算开眼啦!

  在山坡上,父亲新开了好多坡地,都撒上了谷子,还种上了南瓜。农历6月的田野,玉米已长出脑英,山坡上谷子也开始秀穗,南瓜开着金烂烂黄花,结出水灵灵的小南瓜,整个大地上,郁郁葱葱,生机昂然,丰收在望。

  6月16日,是一个阴雨天,上午尚能下地,中午下起了小雨,父亲吃过午饭就上炕休息了。下雨天就是庄稼人的星期天,难得睡个好觉。到晚上吃过晚饭,父亲和往常一样,喝了一碗水,上床休息了。十点来钟,父亲房间传来母亲急促的呼喊声,我们赶忙起身,发现不对劲,马上就喊同院而居的赤脚医生,但是一切都晚了,前后也只有三两分钟,一个饱经风霜的生命走到了尽头,那年他刚好70岁。

  这个生命的句号,就这样划上了,不!是休止符,嗄然而止,没有留下一句话,甚至连一声病痛的呻吟都没有留下,干净利索的离开了这个世界。他没有,也不可能,对这个让她在苦海里挣扎的世间,有丝毫的留恋,因为命运之神从来没有把鲜花给他,他穷其一生,追求的是一家人,包括他自己,能填饱肚子,好好的活下去,然而却走在了一碗饱饭,就要到嘴边的大丰收前的农历6月16。

  1979年的农历6月16,对我们来说,永远都是一个撕心裂胆的日子。

  有一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:“人间的苦有三分,你却吃了十分,人间的甜有十分,你却只尝了三分。”从民国初期的动荡年代出生,到旧社会,再到新中国,他在黄连树下长大,在苦胆汁里挣扎,没有享受到人应该享受的一切。也难怪,天上再温暖的太阳,地上也有见不到阳光的死角,也许是命运之神把他逼在了见不了天光的角落的吧,但所幸的是,老天爷给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,使得他能在70年的风雨历程中,披荆斩棘,生生不息,那种坚韧,那种顽强,是他留给后人唯一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  岩柏常青,思念永续,艰辛过往,精神不死!愿天下父亲:东海福水长,南山松不老……

(全篇完)

文章作者: 赵松江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赵松江 !
评论
 上一篇
《花甲忆父》中篇连载(六) 《花甲忆父》中篇连载(六)
中篇连载(六) 花甲忆父 文\赵松江 七两难糊半年口, 糠菜树叶度春秋。 人民公社架金桥, 轿马畅行百姓休。   请赏读《花甲忆父》之六《大锅擂勺饭稀 糠汤菜水度日》,您会感受一场别样的心灵冲击…… 大锅擂勺饭稀 糠汤菜水度日
2020-08-31
下一篇 
母亲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
母亲的味道 文/赵松江   5月12日的母亲节就要到了,今天鬼使神差回了一趟老宅,虽然村西到村中只有不足一里路,因老宅已无人居住,荒凉而且破败,一般不回去,直至有时路过,也只是扭头看一眼,又匆匆而去,办别的事去了。   老宅大门正对着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