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花甲忆父》中篇连载(六)


中篇连载(六)

花甲忆父

文\赵松江

七两难糊半年口,
糠菜树叶度春秋。
人民公社架金桥,
轿马畅行百姓休。

  请赏读《花甲忆父》之六《大锅擂勺饭稀 糠汤菜水度日》,您会感受一场别样的心灵冲击……

大锅擂勺饭稀 糠汤菜水度日


  60年代中期的那场政治风暴,不管是高官还是黎民,都难逃此劫,。一夜之间,革命压倒一切,社会主义的草可长,资本主义的苗不能要,土地大量荒芜,粮食严重减产,饥饿,又一次考验着每一个山里人。

  人民公社,就是集体种地,口粮由集体分给农户。试想,干多干少一个样,干好干坏七两粮,谁会好好干呢?糠汤菜水的生活是注定了的。春天树叶开始发芽,长出嫩叶,一大家子采摘树叶回来,开水煮过后再晒干,储备起来,这可是半年的口粮。等到集体分下新鲜的北瓜,家里舍不得吃,父亲担着跑几十里路,换回胡萝卜条。5斤北瓜,放在锅里不见菜,而5斤干萝卜丝,能吃5顿,毕竟可以多打发几天饥饿日子。

  我们那里原来盛产柿子,每年深秋,是柿子收获的季节,满山遍野,红彤彤的,每家可分到上千斤,完整的,硬的削去柿皮,做成柿子饼,上交国家换外汇,破的,软的,才是百姓的宝贝疙瘩,把他们掰开,晒在太阳下,做成柿圪塔,几捂几晾,就会发出白花花的霜,来年,这些东西,可是孩子们用来充饥的最好干粮。那些软的,要和上当年的谷子粗糠,再捏成空心小块儿,晾晒,等干透了,再在火炕上焙干,从石碾上加工成面粉,名叫“甜炒面”,这可是度饥荒的好东西,把它装在缸里,过几天就踏实了,食用时,要用工具凿起来,再揉成面,用开水伴了,即可食用。而缸里的甜炒面不会生虫子,不会变质,可放好多年,虽然有些不好下咽,总还是可以充饥的。晚上熬点菜汤,一大锅里只用一小勺米,喝上两碗,再拌点儿甜炒面,这一天的肚子就打发了。早上是谷子细康和玉米按5:5掺和加工成面粉,叫“糠面”,用它蒸疙瘩还可以,但不可水煮,会化掉的,也可做成库伦,用适量的水烧开,将糠面轻轻倒在水面上摊匀,再扎些眼,然后封盖烧火,到适当时机开盖搅拌,再热焐一会儿,就可以食用了。可以肯定的说,不是饥肠咕噜,是咽不下去的,而且大便干结,但总可救命,所以这就成了家常便饭,将就度日了。

  集体每年每人可分到10至三五十斤不等的小麦,除了人情礼往,也就过年早晨吃顿二合面饺子,一年里头,一个月也难得喝一顿汤面。其次是玉米,每年每人可分200来斤,将玉米开水煮过,再晒至水分适当,加工成细面,加上榆树皮加工的面粉,做成饸饹,算是改善生活的饭了,小半碗饸饹加多半碗菜,小孩子眼馋,总不肯放碗,是大人提醒:“别撑着,再过10天半个月还要吃的”,这才不情愿的放下碗,掂着肚子,撅着小嘴走开。

  每年7月是山药蛋收获的时候,也是父亲最辛苦的时候。上午给集体干活,到中午不回家,要在收过山药蛋的地里,刨开土,寻找丢失的,有破的,有小的,有虫口的,也偶尔有个大个儿的,那是社员不小心丢在地里的。三个多小时,总能刨个一二十斤,回家吃点饭,继续队里的活儿。顶着7月的流火,可以捡个三二百斤,就这样,孩子们也能在晚上的菜汤锅里,捞到个山药蛋,粘粘的,绵绵的,比甜炒面强多了。父亲和母亲就这样,精打细算的养活这一大家子,总算没向集体开口借下年的口粮,父亲就像急流险滩中的舵手,把一大家子带出了困境,看到了彼岸。

待续—《花甲忆父》之七《饱饭到嘴边 撒手赴黄泉》,教请期待。)

文章作者: 赵松江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赵松江 !
评论
 上一篇
《花甲忆父》中篇连载(五) 《花甲忆父》中篇连载(五)
中篇连载(五) 花甲忆父 文\赵松江 砸锅夺吾米, 人祸摧命急。 丧子肝肠断, 杜鹃含血啼。   请赏读中篇连载《花甲忆父》之五《夺粮丧子 五雷轰顶》,会让您感受别样的心灵冲击…… 夺粮丧子 五番轰顶   众所周知,搞浮夸上食堂
2020-08-31
下一篇 
《花甲忆父》中篇连载(七) 《花甲忆父》中篇连载(七)
中篇连载(七) 花甲忆父 文\赵松江 久旱逢甘霖, 抬头艳阳天。 一生求温饱, 身逝谷仓边。   请赏读“花甲忆父”之七《饱饭到嘴边 撒手赴黄泉》,让你从悲剧结局中,感受命运的凄苦。哀哉! 饱饭到嘴边 撒手赴黄泉   “197
2020-08-31